隨著醫學技術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傷、卒中等疾病的重癥患者得到了成功救治。臨床上,針對長期昏迷、不能耐受氣管插管等人群,氣管切開往往是搶救重癥患者的常用方法之一。氣管切開后,便于吸痰、打開氣道等,但由于患者呼吸的氣流是從聲帶下方的氣管切開套管進出,不能使聲帶產生振動,患者往往因此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有沒有一種治療方法能讓患者重獲新“聲”呢?也許,“動聽”與“沉默”之間,就相隔一層小小的“瓣膜”。
馬先生是一位建筑工程師,半年前不慎從兩米多高的地方墜落,主要傷及頸髓伴有多發肋骨骨折,雖經及時送醫救治,但仍遺留了高位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不僅導致馬先生四肢癱瘓,還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呼吸功能障礙、消化功能障礙、肢體功能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心理功能障礙、感覺功能障礙;同時還有重癥肺部感染、電解質紊亂、體位性低血壓、下肢深靜脈血栓、泌尿道感染、褥瘡等。
這些高位脊髓損傷導致的功能障礙及并發癥,任何一種都足以將患者和家屬推向痛苦的深淵……
幸運的是,經過醫護的努力,馬先生闖過了一次次手術和各種并發癥的關卡,終于從需要大型生命設備支持的生死邊緣,順利過渡到生命體征暫時平穩的康復階段。
為了救治脊髓損傷帶來的呼吸功能障礙和重癥肺部感染,醫務人員不得不為馬先生進行了氣管切開;同時因為頸髓損傷,馬先生的呼吸肌群肌力減弱,呼吸模式改變,咳痰力弱,短期內難以拔除氣切套管。
四肢癱瘓不能活動,氣管切開不能言語,身體的病痛,加之與外界交流的困難,讓神志清楚的馬先生每日痛苦不堪,并逐漸出現煩躁、焦慮、抑郁的精神癥狀。
萬般無奈之下,馬先生不得不依賴大量抗精神異常的藥物來緩解痛苦,而他的妻子也是天天以淚洗面。
為尋求更好的康復治療,家屬經過咨詢了解到省立三院康復醫學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最終順利轉入省立三院康復護理院重癥康復一科進行治療。
重癥康復一科主任李巧榮團隊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詳細評估。從疾病的治療、并發癥的預防、各功能障礙的康復、心理障礙的干預、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和社會參與度的提高等多個層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康復計劃和目標的設定。
科室秉承“在康復中生活,在生活中康復”的理念,注重發揮重癥康復醫學的特色優勢,制定了多學科聯合診療(MDT)實施方案,重點關注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
針對馬先生存在氣管切開的情況,團隊經過聯合評估,預計短期之內不能拔除氣切套管,要想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令其重拾信心,可以先采用“說話瓣膜技術”。
李巧榮主任介紹,說話瓣膜是一個單項的通氣閥裝置,佩戴在頸部氣管切開部位,使氣流重新從聲門通過,從而使氣管切開后的咽喉部解剖結構與生理功能,最大限度地貼近生理狀態,有利于咽喉的感覺及運動功能的恢復。同時,聲門下正壓的形成和氣流的通過,有助于咽部分泌物的清除和吞咽功能的恢復。
此外,說話瓣膜的使用,讓聲門下壓力感受器得到良性的刺激,同時形成呼氣末正壓,避免肺泡塌陷,促進通氣,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說話瓣膜的佩戴讓呼吸訓練和咳嗽訓練更加便捷,有助于提高患者氣道廓清的能力,為患者拔管提供了便利條件。
經過呼吸訓練和吞咽功能系統的綜合康復訓練,佩戴說話瓣膜后,馬先生逐漸恢復了語言能力,順暢地與人交流,實現了經口進食,這讓他重拾了康復信心,大大減少了精神藥品使用,提高了生活質量。
經過一個多月專業細致的綜合康復治療,馬先生順利拔除氣切套管,一家人對重癥康復一科李巧榮主任團隊感激不已,對接下來的康復治療充滿信心,也再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重癥康復一科主要收治各種腦血管疾病、腦外傷、缺血缺氧腦病、腦腫瘤術后、高位脊髓損傷等帶有氣管套管、胃管、尿管需要康復的人群,治療中重點強化氣道管理,營養支持,預防并發癥,康復功能鍛煉等綜合治療。目前開展的康復治療項目主要有:
呼吸功能訓練,綜合促醒,吞咽功能訓練,言語、認知知覺功能訓練,床邊主被動活動,電子生物反饋訓練,針灸理療等康復項目。
通過康復治療可以善患者的以下功能:
1、改善呼吸功能,早日拔除氣切套管;
2、改善吞咽功能障礙,盡早拔除胃管,恢復正常經口進食和發聲;
3、促進意識內容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4、改善語言認知功能;
5、改善肢體肌力、提高耐力;
6、增加肢體關節活動度,預防關節攣縮等。
聯系咨詢電話:0531-81656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