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部骨折
被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一般多發于高齡患者
常常因長期臥床休養
容易在1年內引起各種并發癥
而且高齡患者往往基礎疾病眾多
治療難度可想而知
股骨頸骨折愈合3年多
半年后又發生股骨頭壞死
4年前,焦先生在工作時不慎從3米高的梯子上摔下,被緊急送往一家醫院救治,檢查為右側股骨頸骨折,并進行了內固定治療。
股骨頸骨折是較為典型的一種髖部骨折,也是最多發的骨折之一,常見于老年人。這種骨折發生后,因為骨折部位周圍血管大部分都會損傷拉斷,導致股骨頭、股骨頸的生長、組織修復存在障礙,所以愈合時間比較長。
焦先生骨折后的愈合過程同樣艱辛而漫長,病情反反復復,竟拖延了長達3年時間。長時間失去勞動能力,讓焦先生一家心急如焚。
2022年下半年,根據愈合情況終于達到了取出內固定的標準,本以為可以回歸正常生活,誰知天不遂人愿,取出后僅僅過了不到半年,剛剛愈合的右側股骨頭就發生了壞死。
無論是行走還是坐臥,髖關節的疼痛感讓焦先生寢食難安。剛看到希望的一家,又陷入病痛折磨的困境。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一位鄰居介紹,山東省立三院關節與運動醫學外科的專家技術精湛,尤其是在髖部骨折、關節運動損傷治療方面經驗豐富,一家人慕名來到醫院求診。
2小時完成髖關節置換
成功邁向健康人生
關節與運動醫學外科副主任郝偉接診后,憑借豐富的診療經驗,根據焦先生骨折后愈合情況和就診記錄,判斷他的病情絕非股骨頭壞死這么簡單,于是為其安排了詳盡檢查。果然不出所料,結合影像檢查結果,發現焦先生還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問題。
“病痛折磨已達4年之久,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能有效緩解疼痛并改善功能,是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焙聜ハ蚧颊呒凹覍僭敿氈v解病情及治療方案。
簡單來說,髖關節置換術就是換掉兩塊骨頭,股骨頭和髖臼。股骨頭是個球,髖臼是個窩,球插在窩里,就形成了髖關節。手術時要把球和球柄(股骨頭和股骨頸)去掉,換成帶陶瓷球的金屬柄,同時將髖臼表面的軟骨去除,換上金屬髖臼杯,人工的球和窩再結合,就形成了人工髖關節。
在該領域治療方面,關節與運動醫學外科已形成科學成熟的診療體系,成功開展上百例髖關節置換手術,均取得了患者滿意的效果。
當聽到有治愈的希望,焦先生一家迅速同意手術方案。術前,骨外科主任兼關節與運動醫學外科主任林永杰還多次組織專家團隊開展病例討論,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
術中,郝偉、劉吉松團隊為焦先生實施手術,首先將壞死的局部髖關節進行暴露,然后將已經出現病變的局部組織以及髖關節切除,再將提前準備好的假體安裝上去,及時進行復位。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操作技術,僅2小時后,手術順利結束,患者安返病房。
術后第一天,在郝偉、劉吉松團隊的指導下,焦先生成功挺直腰板,實現健康邁步。經過幾天的科學康復治療,患者髖部已無明顯疼痛,走路姿勢也得到了明顯改善。焦先生家屬特意為科室贈送錦旗,感謝救命之恩。
更多科普
郝偉介紹,股骨頸骨折后,有30%概率會發生股骨頭壞死,尤其是老年髖部骨折,約有35%髖部骨折愈后者無法恢復獨立行走,25%的患者需長期家庭護理。更可怕的是,股骨頸骨折后6個月死亡率達10%-20%,1年死亡率高達20%-30%。老年髖部骨折屬于限期手術,應盡快實施,推薦在完善術前準備的前提下,力爭入院 48 小時內完成手術。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髖關節置換是目前骨科術后康復最快、療效最好的手術之一。術后患者康復時間大幅縮短,大部分患者可在術后1-2日,下床練習站立、行走,1周后基本能獨立拄拐行走。
另外,過去普遍認為人工髖關節大約能使用15-20年,其實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手術技術的提高以及人工關節假體設計的改進,人工髖關節使用壽命越來越長。
近年來,關節與運動醫學外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治療理念,做到技術理念、服務理念始終與國際同步,針對患者不同病情,制定個體化、階梯化治療方案,更加重視術后關節功能康復,用精進的技術、優質的服務造?;颊?。
科室咨詢電話:0531- 81656206